橘黄色的公路情(演讲人:焦冰鑫)
发布时间:2019-07-23 09:46:00 来源:无线石家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午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的是一名普通养路工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宫国涛,今年54岁,1984年参加工作,他是赞皇县公路管理站一名养路工人,现任花林养护中心主任。35年来,他一直扎根基层,从事公路养护工作,用自己的青春、汗水和智慧营造了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宫国涛所在的花林养护中心连续多年获得全市“十佳养护道班”,他本人曾获得全县劳动模范,并多次受到县政府嘉奖,20次获得县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12次被县局授予“岗位能手”和“技术标兵”。

宫国涛参加工作35年来,曾先后在六个道班工作和生活过,当了十几年的养护班长, 铁锹、扫把和镰刀成了他离不开的三件宝,扫路成了他一生的职业,保持公路畅、安、舒、美成了他终生追求的目标。宫国涛的父亲在交通局当了五年局长,1987年离职,这期间,宫国涛一直是一名顶替别人的临时养路工,直到1992年全系统大部分临时工在政策允许下全部转为合同制工人时,他才成为一名正式的合同制养路工人。

2011年1月,宫国涛调任花林养护中心主任,当时花林养护中心有18名养路工,主要负责郑昔线20公里和赵赞连接线8.7公里的养护任务,养护路段位于赞皇东大门,是赞皇通往省会石家庄的必经之路,是旅游路、经济路、迎宾路和形象路,因此,花林养护中心的养护任务是全县道班中养护任务最大的。在这里,他和工友们最害怕的就是雨雪天,特别是雨天,赞皇县城西高东低,雨后雨水集中向东排到了公路上,几公里的路段积水很深,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行驶。因此,只要一下雨,他和工友们就得马上到赵赞连接线滨河路口和文平饭店两个排水点守候。雨大排水不畅时,他们就光着脚、光着膀子,泡在水里掏淤渣,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一下雨就得去,这一泡就是四五个小时,每次从水里上来,体力都严重透支,冻得嘴唇乌青发紫、浑身发抖……

从事养护工作多年,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公路上,在心里却总有一丝对父母、对妻子、对子女的亏欠和自责。老人要照顾,孩子们要吃饭、上学,地要耕种,家务要干……从当上养路工的那天起,家里的大事小情他都很少顾得上,母亲和妻子多次要求他放弃养护工作,甚至说他心里只有路、没有这个家,面对家人的埋怨和委屈,他笑着说:“咱家是我的家,道班也是我的家”。宫国涛家原有六七亩农田,1000多棵枣树,儿女和邻居们都劝他别干这又脏又累又不挣钱的活儿另谋生路,他都婉言谢绝了。近些年,因为妻子患有高血压,不能下地劳动,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只好放弃了四五亩好地和1000多棵枣树,只留下了两亩口粮田。

“家有三斗粮,不进道班房”,和他一块参加工作的人,有的成了“走南闯北”的司机,有的成了“很吃香”的执法人员,家人和亲戚朋友都认为干养路工这种“修理地球”的差事“没出息”,纷纷劝他活动活动换份工作。可他却认为自己守护的是全县“大动脉”,岗位平凡,责任却重大,不但要干,而且要干好。于是,路伴着他走过了35个春秋。35年来,老父亲那语重心长的话始终萦绕在他耳边:干一行,就要爱一行!35年中,他用坏了百余把铁锹和扫帚,骑坏了8辆自行车,5辆摩托车;35年中,他被大雨淋病过,被车辆碰倒过,因为不让羊群啃树皮被牧羊人的皮鞭抽打过,因为不让人在路上堆积杂物被人打伤过。路在他心里到底有多重要,很早以前我们就无法形容了。

对家庭比较省心的宫国涛,偏偏愿意在养护公路上动脑子。虽然他文化水平不高,但为了养好公路,在工作上却有一种不服输的钻劲。作为道班长,他深知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带领大家干好工作,保障养护路段安全畅通,就得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为了掌握路面小修挖补技术,解决实际操作难题,他多次向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和老养路工们求教,边请教,边学习,边实践,使自己的专业养护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单位举办的各类岗位练兵竞赛活动中,曾多次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看着通往远方的公路,宫国涛经常说:“宁愿自己是一块小小的铺路石”,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永远承载着一份割舍不下、推卸不掉的公路情怀。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