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青岛市组织召开青岛市疫情防控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此次青岛疫情的源头,确定为大港两名感染者,为医院聚集性疫情,系青岛港疫情感染者住院期间与普通病区患者共用CT室引发。
山东:低风险区人员离开青岛,凭7日内阴性信息即可正常工作生活,不得额外设限
青岛疫情发生后,全省上下一盘棋开展在青和离青人员全员核酸检测,除前期已公布的感染者外,目前结果均为阴性,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和疫情关联区域全部有效管控,专家研判发生社区传播的风险很小。
为推进人员有序流动,统筹做好疫情 防控和经济运行,现紧急通知如下:
一、青岛低风险区人员离开青岛的,可优先安排检测,凭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或健康码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离青,抵达后正常工作生活,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设置其他限制措施。
二、前期已离开青岛的人员(除疾控机构协查追踪的重点人群外),由当前所在地进行 1 次核酸检测,检测阴性的不再实施其他附加健康管理措施。
三、对疾控机构协查追踪的重点人群,继续严格按要求落实隔离医学观察和健康管理措施,并将检测结果及时通报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除省委领导小组(指挥部)明确规定的措施外,各地一律不得“层层加码”,不得擅自增设交通管控卡口和对小区、楼宇等的限制措施。
五、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继续保持“一米线”、勤洗手、科学佩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六、对在常态化防控措施之外附加其他不合理限制要求的, 要立即予以纠正。对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依法查处问责并予以通报。
省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
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
2020 年 10 月 15 日
青岛已采样超1074万份,无新增阳性结果
据青岛市卫健委通报,截至10月16日6时,青岛已采样10746645份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截至10月16日6时,全市已排查到密切接触者532人,全部实行集中隔离观察并完成三轮核酸检测,除首轮检测中9人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并已及时发布外,其他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全部完成第四轮核酸检测采样,已出结果499人,结果均为阴性。已排查到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408人,全部实行集中隔离观察并完成三轮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全部完成第四轮核酸检测采样,已出结果368人,结果均为阴性。一般接触者859人,全部完成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住院病人及陪护人员217075人已完成核酸检测采样,已出结果210704人,均为阴性;社区人群10525253人已完成核酸检测采样,已出结果9622101人,均为阴性。
好消息!山东昨日三个“零”
据健康山东微信公众号消息,2020年10月15日0时至24时:
山东无新增本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76例,死亡7例,治愈出院756例。
山东无新增境外输入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69例,累计治愈出院68例。
山东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正在隔离观察治疗的无症状感染者2例。
目前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26343人,尚有565人正在接受医学隔离观察。
详见下表(单位:例):
备注:
1.山东省本地病例按确诊时医院所在县区统计,境外输入病例单独统计。
2.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具体情况由相关市卫生健康委进行通报。
吴尊友提出3条判断、4点建议
三条判断
此次青岛疫情并非秋冬季疫情暴发
根据目前流调和核酸检测进展等信息来看,此次青岛疫情并非秋冬季疫情暴发,也和十一长假没有明显关联。
十一期间出入青岛的人,没必要全部隔离和核酸检测
此次青岛疫情病例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在青岛市胸科医院,对于绝大多数游客来说,应该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一局部范围的患者。如果确实担心,可以主动到医疗机构做核酸检测。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还是第一波
从年初以来,全球疫情病例曲线图几乎是直线上升的过程:
3月下旬,全球每日报告数突破5万;
到5月下旬,全球每日报告数突破10万;
7月初,每日报告数突破20万;
进入9月份以后,有多个单日报告数突破了30万;
进入10月份不到半个月,已有多个单日报告数突破35万,且出现单日报告数创下38万的新高峰。
全球每日新增病例柱状图。图片来源: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流行方式,有的国家疫情病例数曲线持续上扬,有的在疫情缓解以后又出现上升趋势。
四点建议
全球仍然处在大流行的高峰期,尤其是单日发病数还在上升的情况下,我们就更不能放松。各地应注意以下几个风险点的防控:
院感防控方面
应注意病区隔离,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对于在收治境外输入病例的同时也为社会上其他患者提供服务的医院,要注意接诊新冠肺炎患者和其他患者的病区必须有严格的划分,一些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方面也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境外输入方面
冷冻食品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都要注意病毒检测和从业人员防护措施,冷链产业环境监测和工作人员核酸检测不应少于一周一次。
实验室防护方面
要按规定做好实验室操作。各地疫情防控的闭环是否真的全封闭、是否还有隐患,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查漏补缺。
个人防护的方面
要继续保持常态化防控意识。常通风、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仍然很重要。公众应随时准备口罩,在人员密集的地方、通风不够好的地方,都要坚持戴口罩。
(来源丨河北新闻网、半岛都市报、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青年报、大河报、新华网、教育部官网、人民日报、环球网等、北京日报、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