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地携手打赢蓝天保卫战!“天网+地网”助力协同发展打造绿色智慧物流云平台
发布时间:2018-12-26 12:28:10 来源:无线石家庄

无线石家庄消息:(全媒体记者 崔荣明 通讯员 李溢春 杨春雷)12月26日,北京铁路局与河钢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协议,进一步整合铁路及社会资源,积极打造和构建开放共享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绿色集疏运网络”新模式,实现天网(京铁云平台)与地网(2+9的绿色物流网络)的深度融合发展,发挥特大型国有企业在打赢“蓝天保卫战”中的带头作用,进而实现“外集内配、绿色联运”服务首都民生的目的,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铁路局地处首都和全国路网中心,是全国铁路路网的重要枢纽,管辖京津冀区域内共计铁路线路总延展里程达21049公里,拥有货运营业站点301个,2017年货物周转量3291亿吨公里,2018年实现货物发送量3亿吨,货物到达量3.05亿吨,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赢“蓝天保卫战”中肩负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使命担当。

河钢集团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材料制造和综合服务商之一,中国第一大家电用钢、第二大汽车用钢供应商, 2017年钢产量达4406万吨,总物流量1.4亿吨。2018年内河钢集团先后投资近30亿元,开展实施了26个重点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项目,一大批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实现了主要排放指标优于国家钢铁企业清洁生产的一级标准,并被中钢协誉为“创造了钢铁企业清洁生产、绿色发展的成功典范”,核心企业被誉为“世界最清洁钢厂”。巨大的大宗货物集散及生产单位,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新绿色物流体系,为缓解京津冀区域内道路交通拥堵、减少大型重载车辆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污染,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担负着责无旁贷的巨大社会责任和民生期望。

此次北京铁路局与河钢集团签订战略协议实现强强联合,开展绿色物流体系建设。北京铁路局将整合铁路及社会资源,加强铁路货场向配送中心转型升级,构建“双核多中心”的外集内配物流网络,有效链接上游供应商、中游生产商和下游客户,积极探索搭建开放共享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绿色集疏运网络”新模式,实现天网(京铁云平台)与地网(2+9的绿色物流网络)融合发展,服务首都建设和民生需求。

在2019年到来之际,北京铁路局与河钢集团共同决定实施“绿色物流行动计划”。双方决定:2019年河钢集团主要原燃物料、产成品的运输方式全部向铁路运输方式倾斜,由北京铁路局承运,加快实现“公转铁”步伐,将主要原燃料物料、产成品的运输方式调整为铁路运输,2019年钢材产品铁路运量较2018年增加200万吨以上。选定北京铁路局管辖内的铁路货场,构建“双核多中心”的外集内配物流体系新格局;深化京铁云平台和河钢云商平台,在物流服务、金融服务、客户服务和数据服务方面的融合,共同创新物流衍生服务,为双方绿色物流建设项目提供现代化信息支撑;强化组织协调机构合作,建立沟通协调调度机制,以河钢集团铁路运输调度中心常驻北京铁路局调度所的方式,开展合署办公,深化物流业务组织协调,更好地为京津冀乃至全国客户、货主提供全方位、网上网下绿色物流新产品、新服务。

据悉,京铁云平台已经于2018年12月17日正式上线运营,这是北京铁路局在今年陆续推出京津冀万吨列车,绿色建材进京,煤炭、矿石等大宗货物等“公转铁”具体举措基础上,积极践行习总书记“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量、增加铁路运输”重要指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为己任,紧密围绕北京市委、市政府“四个中心”、“四个服务”城市战略定位,构筑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建设绿色物流配送体系,服务首都发展和国计民生推出实施的又一项新创举、新实践。

努力解决铁路交通与其他运输方式衔接不紧密、分工不合理,无效供给过剩、有效供给不足的结构性问题,同时加快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构建起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汇聚的现代物流新格局,通过 “天网”,也就是智慧云平台实现货源池、运力池、仓储池、配送池数据汇集,打通物流需求、司机承运、轨迹跟踪、税费结算、金融代理等全链条服务;通过“地网”也就是多种联运方式,实现进京物流向铁路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外集”,再利用新能源车辆实现“内配”,从而最大限度增强多种交通方式的密切衔接、减少进京载重车辆数量和尾气排放,实现全流程绿色物流生态,截至目前京铁云平台注册企业已达668家、注册运力396辆,发布货源2460单,完成承运2021单,其中铁路1948单、公路46单、公铁联运27单,共计完成发送货物7025吨,到达货物40762吨,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和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