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冠疫苗接种 这里有你想知道的官方答问
发布时间:2021-04-06 15:59:36 来源:无线石家庄

目前,全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已经启动。石家庄将采取全市统筹、分阶段分批次开展接种工作,到今年4月底要完成401万人的首剂次接种,到6月底完成全市总人口的50%的覆盖率。那么,新冠病毒疫苗哪些人可以接种?哪些人不能接种?接种时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石家庄市疾控中心专家就公众关心的疫苗接种相关问题做出了专业解答。

问题1:哪些人可以接种?哪些人不能接种?需要注意些什么?

●暂不推荐18岁以下人群接种

根据国家疾控中心制定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和《石家庄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实施方案》,目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对象为18周岁及以上人群。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新冠病毒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纳入该人群的数量有限,暂无疫苗对该人群的保护效力数据。但Ⅰ/Ⅱ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该人群疫苗接种安全性良好,与18至59岁人群相比,接种后中和抗体滴度略低,但中和抗体阳转率相似,提示疫苗对60岁以上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

目前已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尚未获得用于18岁以下人群的临床试验数据,因此目前暂不推荐18岁以下人群接种。

●新冠病毒疫苗的禁忌症有哪些

新冠病毒疫苗的禁忌症包括:(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5)妊娠期妇女。

我市使用的是两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都是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

●接种疫苗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前,建议做好以下准备: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自己不很清楚是否属于禁用人群,接种时主动提供健康状况;好好休息,让身体保持在一个较好的生理状态;了解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相关知识;了解接种点的接种流程;确定是否需要提前预约;接种当天穿方便穿脱的宽松衣服便于接种;出门时佩戴好口罩;按要求带好身份证。

●接种疫苗时需要做哪些工作

要主动向医务人员提供自己的健康情况、近期服用的药物信息,医生会帮助判断是否可以接种;认真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按照要求进行接种,并确认第2针接种时间;接种期间全程戴好口罩,按接种点标识有序排队,保持好社交距离。

●接种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接种部位局部疼痛、红晕或者出现了硬块,全身乏力、发热、头痛,另外还有一些人有咳嗽、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常见的不良反应。

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接种对象完成接种后,应在接种现场留观30分钟方可离开,现场工作人员会告知受种者接种新冠疫苗常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后续健康状况观察、处置建议以及联系方式等。回家后出现了不良反应相关症状,报告接种点工作人员,必要时及时就医。

接种新冠疫苗和接种其他疫苗之间需要间隔多长时间?

建议是新冠疫苗通常情况下和其他疫苗接种要间隔至少两周以上。但有些特殊的情况,比如公众遇到了动物咬伤或者出现外伤,这时候要接种狂犬病疫苗或者破伤风类毒素,在这种情况下不建议按照两周间隔接种,可以不考虑间隔,优先接种狂犬病疫苗或者破伤风疫苗。

接种完疫苗是否可以喝酒、吃辛辣食物?

实际上正常的活动、饮食不影响疫苗效果,也无需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但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乏力、甚至恶心、腹泻等症状时,应适当调整饮食、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更不要酗酒或暴饮暴食。

接种完新冠疫苗是否可以洗澡?

接种新冠疫苗后(包括其它疫苗)可以洗澡。接种人员往往在接种后嘱咐受种者当天不要洗澡,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注射部位的感染,避免或减轻局部反应的发生。新冠疫苗含有吸附制剂,部分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或硬结,洗澡时要避免过度按压、刺激,洗澡后要保持局部清洁。

接种后多久能要孩子?

新冠疫苗说明书中的禁忌要求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得接种。因此备孕妇女须在疫苗接种后适当推迟怀孕时间,参考其他灭活疫苗,建议在接种3个月以后怀孕。

问题2:新冠疫苗接种后多久能产生保护作用?保护能持续多久?是否可以放松个人防护措施?

接种疫苗第2剂次的1-2周后,会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前期疫苗临床试验表明,全程接种28天后90%以上的受种者都会产生抗体。

由于新冠疫苗使用时间还不满1年,能提供多长时间的保护还不能下结论,但目前数据显示,疫苗保护期在半年以上是没有疑问的。我们中国的数据目前只有半年,说明至少这半年内它是有效的,并不是说只管半年。

接种疫苗后虽然可以产生免疫力,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但任何疫苗保护作用不可能100%,部分人接种后有可能不产生足够抗体,仍然会有感染风险,特别是在还没有建立起人群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所以,即使打完疫苗,也要保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

问题3:有人认为,我市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觉得没必要再去接种新冠疫苗。应该怎样看待这种认识?

首先说,非常有必要!

大家知道,新冠病毒肺炎是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新发传染病,传染性非常强,几乎所有人都对新冠病毒易感染。该病早期症状特异性不强,潜伏期长,且潜伏期内也有传染性,容易导致大流行。感染后部分患者易发展为重症,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死亡。目前该病没有确切有效的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传染病的控制,通常采取隔离治疗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些措施,而保护易感人群的一个最主要的措施就是疫苗接种。对于一种传染病,人们获得免疫力的途径一般是通过感染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或者接种针对这种传染病的疫苗。我们已经有多种传染病就是通过疫苗接种得到了有效控制,甚至被消灭,比如天花、脊髓灰质炎、麻疹等传染病。而目前,我国已经有了效果肯定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这种疫苗后可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力,抵抗新冠病毒的感染。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也有群众看到疫情得到了控制,就认为疫情离我们很远了,接种疫苗的紧迫性就降低了。大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流行,根据目前全球疫情形势分析,疫情仍将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也有专家认为新冠病毒甚至今后还要与人类共存。由于全球人员流动性大,随时都可能因为传染源的引入而引起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甚至暴发流行。前期由于我市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暴发流行,人群整体免疫力水平是比较低的。现在我们有了疫苗,对于个人而言,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有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作用,也有预防发病的作用,还有预防重症的作用,包括预防死亡的作用;对于家庭而言,接种疫苗,就多了一份关爱和保护;对于社会而言,多了一层屏障,可以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因此,疫苗所适用的人群,如果没有接种禁忌症,都应该尽早接种新冠疫苗。

问题4:有人认为,如果说70%的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可以形成群体免疫屏障,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剩下30%的人群就可以不用接种疫苗了?

目前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易感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家都应该去接种疫苗。接种的人越多,建立的免疫屏障就越牢固,接种得越快,也就越早一天形成群体免疫屏障。有研究认为,当70%的人对新冠病毒有免疫力时,就可以形成群体免疫屏障。但是,70%是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数据做的一个基本推算,而且是最低限值,构建免疫屏障的意义在于阻断病毒大范围的传播和流行,侧重于公共卫生意义的体现,并不是说剩下未接种的30%不会发病。一旦有传染源引入,对于未接种的个体来说,仍有感染发病、甚至重症的可能,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所以对于个体来说,仍然是越早接种越好。

希望大家都按照目前我市新冠疫苗接种的要求,有序、分步接种。只要符合接种的人群都应该接种,这样既保护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保护了家人、保护了周围的人。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